导读
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先后出台多份文件,强调中央及国有企业要构建“强内控、防风险、促合规”三位一体的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强化合规经营管理,推动内控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完善、内控执行更加高效合规、重大风险防控更加有力有效,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在中央及国有企业落实到位。
下面根据几个案例
一起来看看
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
完善及运行过程中的
一些管控要点与风险
↓ ↓ ↓
内控体系建设方面
内控要点: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应做到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决策、执行和监督应相互分离,形成制衡;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清晰。
案例1:内控制度未及时更新,内控运行效力有限
某公司多项制度系2017年之前制订,随着业务变化,经营战略调整,公司职能部门几经优化整合,部分制度已不适合现有的业务体系,与职能部门职责不符合。该公司未及时对制度进行梳理修订,致使内控运行无据可依、无章可循,运行效力有限,违背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适应性原则”,即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
案例2:内控制度缺失,对子公司管控不到位
某上市公司收购一家子公司后,未建立有效的投资管控制度,对其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管控不到位,导致子公司存在未将《20XX年度经营计划书》、《20XX年度产品情况及20XX项目规划》、与客户签订的年度销售合同等重要事项提交董事会审议。公司在收购子公司完成后,未及时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子公司的管控存在缺陷,违背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全面性原则”,即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工程项目管理方面
内控要点:建立和完善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工程立项、招标、造价、建设、验收等环节的工作流程,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可行性研究与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竣工决算与审计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工程项目质量、进度和资金安全。
案例3:量身定向招标,增加工程造价
某省级行政单位建设一个局域网,招标预算450万元。该项目招标文件注明的合格投标人资质必须满足:注册资金在2000万元以上、有3个以上省级成功案例的国内供应商,同时载明:有过本系统一个以上省级成功案例的优先。招标结果,一个报价只有398万元且技术服务条款最优的外省供应商落标,而中标的是报价为448万元的本地供应商(该供应商确实做过3个成功案例,其中在某省成功开发了本系统的局域网)。此做法限制了竞争最大化,违背国家招投标管理相关规定,导致工程造价增加。
案例4:工程项目未经验收擅自使用,造成经济损失
某房开企业的某一开发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未及时组织验收就将项目全部交付业主使用。后期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房屋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需要维修,涉及维修费用30余万元。但因建设单位未及时组织项目验收直接投入使用,施工单位拒不承担该费用,最终只能由建设单位自行承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案例5:工程项目财务核算不规范
某公司某项目材料成本未按实际消耗量核算,购进材料后直接开出入库单、领料单、材料消耗单,将购进材料全部一次性计入工程成本,未按材料实际耗用量列支,以领代耗。该公司未严格执行施工成本核算相关规定,可能导致成本核算不实,物资管理失控等风险。
采购管理方面
内控要点:采购业务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采购后评估等环节的职责和审批权限明确,建立价格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价采购执行情况。
案例6:材料采购计划制定不合理,不利于成本控制
某公司采购35mm厚钢板,未预先根据生产进度及市场行情制定采购计划,一周内进行了两次临时采购,中间仅隔一天且中标单位为同一家,但第二次采购价格比第一次采购价格高出30元/吨,采购成本增加不合理。
案例7:对关联方付款管理不到位
某公司关联采购未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或货物入库金额付款,期间存在大额预付款项的情况。违反了《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的相关规定,“企业应当合理选择付款方式,并严格遵循合同规定,防范付款方式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保证资金安全。”该公司对关联方存在大额预付款项,容易影响公司营运资金正常流转,且极易构成关联方经营性资金占用,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资产管理方面
内控要点:完善各项资产管理相关制度,建立存货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各部门相关岗位职责权限,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规范存货验收程序和方法,明确存货发出和领用的审批权限;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明确责任人管理;关注资产减值迹象,合理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年度终了对资产开展全面盘点清查;加强固定资产处置的控制,关注固定资产处置中的关联交易和处置定价,防范资产流失。
案例8:固定资产盘点不规范
某公司固定资产盘点未按照规定下发年度固定资产盘点实施方案,未形成盘点结果报告并提出固定资产管理意见。提供的《20XX年固定资产盘点明细表》无盘点人、审核人签字,表上无盘点痕迹,盘点流于形式。
案例9:实物资产管理不到位
某公司内控制度规定由物资采购部负责存货的实物管理。但检查发现,物资采购部仅针对采购的原材料、辅助材料进行实物管理,而外协品、生产制造的库存商品则由各事业部管理。实地查看某一生产车间,发现部分代管的存货(产成品)未单独存放和记录;物资《领料单》上发料人、记账时间未填写,可能导致权责不清、物资管理失控等风险。
合同管理方面
内控要点:加强合同管理,确定合同归口管理部门,明确合同拟定、审批、执行等环节的程序和要求,定期检查和评价合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促进合同有效履行,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案例10:合同要素不全
某公司与某便利店签订的《商品购销合同》,合同约定商品交货以某方指定的物流仓出具的盖章收货单为收货依据,未交仓收货的所有商品在途风险及损失由乙方承担。但实际结算时确以便利店月度实际销售商品额作为结算金额,已发货未销售商品未纳入结算,存在退回风险。合同未对已送货未销售商品的保管和处置责任进行明确规定,可能导致物资权属不明、管理不善等风险。
案例11:未签订合同即发出商品
某公司在开展销售业务时,存在个别业务尚未订立书面买卖合同就向客户发出货物、开具发票、确认收入的情形。该行为违反了《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和《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的相关规定,企业对外发生经济行为,除即时结清方式外,均应订立书面合同,否则可能导致公司后续陷入法律纠纷,对维护公司合法权益造成不利影响。
来源:内部控制师
Copyright © 2021-2024 福建省石油化学工业设计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06794-1号